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過早學行會變 O型腿

最近有位媽媽朋友看到 b頭,才10個半月就能扶著東西自己向前行,興奮時甚至可自行站立數秒,向前跨出一至兩步,苦口婆心的勸我要阻止 b 頭學行,更甚至不應該太早學企,若看見女兒想站起來,該把她按下。她說她們的媽媽會有小朋友過早學行,影響了髖關節,除了 O  型腿外,更要矯正盤骨位。

好嚇人。只好問問 Google, 找到以下一篇。

嬰兒爬行學行問題 Posted by Dr. Jennifer Pui Chee Ng on March 27, 2015
學行前的爬行時間足夠與否對於兒童大小腦的發育及神經網絡聯繫發展來說有深而長遠的影響,(雖然 b頭很愛我們挾著她腋下行走,但我們仍然有準備足夠的空間給她四腳爬爬),一般嬰兒從懂得自己翻身開始不久便會進入爬行期(b頭約4個月就懂自行翻身,約6個月開始嘗試爬行), 由五個月大到八個月大不等. 到底什麼時候父母該注意帶子女往兒科脊醫診所接受評估檢查呢? 若子女對爬行充滿意慾卻礙於四肢不協調而未能成功爬行; 爬行時手肘或膝關節形態有異; 爬行時背部左右活動幅度不對稱; 又或是爬行方向出現左右偏差甚至越爬越後等. 兒科脊醫能替這些嬰兒找出原因, 矯正因經常無故跌倒而引致的脊骨錯位外, 亦能替這些兒童評估受影響的程度繼而作出相對的腦部訓練及調整方案. 

經過一段爬行期, 嬰兒便會慢慢步入學行期(b頭約8至9個月便超有興趣學行,大概她能自行扶著物件站立後,就愛上我們挾著她腋下一步一步的行, 現10個月己經會爬上高處和自行由梳化或床爬下來。), 從12個月至18個月大不等, 因人而異, 即使子女過早或過遲進入學行期, 只要偏差不多於兩個月以及爬行期不少於4個月便可以,(這一句我帶點疑問,如果以12個月學行而言,我囡屬於偏早學習,但她其實仍在爬行期,又未過4個月的範圍。)不必太刻意去強迫或禁止子女學行. 於學行期的早段至中段(1 – 2歲), 正是兒科脊醫強調的定期檢查及矯正次數變得較頻密之時, (那說到底是不是只是需要看醫生。。)因這時期的學步嬰孩未能充分地協調步行肌肉以至經常跌倒地上, (b頭常跌,剛開始我還會超擔心,現在若女兒頭著地先,不論額頭和後腦勺,我都會察看一下,只是生怕她跌蠢了!)若加上本身的平衡力較差, 跌倒的機會更是倍增. 即使懂得在家中地上鋪上軟墊; 但重複跌倒的外加壓力對處於成長期的幼小脊骨來說, 已足以做成程度不一的脊椎錯位, (有需要話這麼重嗎,媽媽不能嚇的,我膽小如鼠,常怕自己照顧不周,害了女兒。)應盡早接受檢查及矯正以減低脊椎錯位,神經受壓對嬰孩日後健康所做成的影響. 

另外, 腳弓於學行期尚未發育完成, 家長應讓學步嬰孩穿上合適的鞋子走路, 即使在家也該盡量避免讓於學行期的子女赤足於平坦地面步行, 減慢或影響腳弓發育; 但卻該多讓子女於草地, 幼沙, 石春路等不同觸感的表面上赤足步行, 刺激腳底的觸感細胞, 除了有助感官及大腦發育, 亦能同時訓練平衡系統. (可是我女兒超怕草地,放在草地上會馬上哭,其他不同的觸感地面還沒試過。)

何為合適的鞋子?適合學步嬰孩穿着的鞋子必須合四大條件: 
1. 大小適中, 減低對步姿及絆倒的機會; 
2. 軟硬適中, 過軟或硬的鞋面或鞋底均會影響步姿及腳掌發育; 
3. 穿着容易, 以免於穿上或脫掉鞋子時用力過度弄傷腳腕; 
4. 透氣舒服, 尤其是在家赤足穿上的鞋子, 減低對皮膚的影響. 

學步嬰孩的步姿到底有什麼啟示? 從子女被拖着踏出人生第一步到不需扶助自個兒步行,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只懂以喜悅的心情來看待學步子女, 而不知道單從步姿已能看出一些問題的端倪, 如有否經常採用腳尖走路(b頭一定沒有), 這代表尾龍骨出現錯位; 膝關節外翻或內翻形成”O”型或”X”(可是嬰孩的腿不是一定會有點偏 O型?育嬰書上指嬰兒因長期在母體內屈曲,應該要到2歲才會畢直?)雙腿之間的距離過闊或出現腳外八字腳和內八字腳的情形, 這多表示雙腿髖關節異常, 或是錯位, 或是筋膜問題; 總是東倒西歪地而非直線前行或無故撞物跌倒暗示着平衡及視覺系統的問題等. 

以上所提及的適用於所有學步嬰孩, 包括較早或遲進入學行期以期以及跳過爬行期的嬰孩; 不論程度屬輕或重都需盡早往兒科脊醫診所接受檢查及治療以減低對嬰孩將來健康成長的威脅. (看完一整篇還是解答不了我的疑問,我是不是要帶 b頭看脊醫問問專業的意見?還是等12個月時去健康院時才解疑?)
兒科專科脊醫吳霈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