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頭已經一歲半了,可是除了「結他」和「爸爸」外,她完全沒有其他單字或詞語會說。剛去過健康院,姑娘指既然她的理解能力沒問題,那暫無需轉介到語言發展專科。但為娘的那會不擔心,有詢問過言語治療師,她指女兒較同齡的小朋友發展為慢,最明顯是我女兒沒意欲模仿成人的說話,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大概開始會像鸚鵡般,跟著大人重複字句,可是我女兒無論是聽兒歌或和我們互動時,都沒有開口的衝動。
『如發覺孩子在一歲半時仍未懂得說出有意義的單字或只有些簡單的「依呀」聲音,家長需加以留意,並多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環境及豐富的語言刺激。若到了兩歲時情況仍未有改善,家長則需向專業人士如兒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等求助,為孩子作出詳細檢查』網上資料指可待至兩歲才跟進,健康院姑娘亦安排了兩歲再回健康院檢查。可是,今年就要報考幼稚園的B頭,在缺乏說話能力的情況下,如何脫穎而出呢?
1歲至2歲的發展特徵 (網上資料)
語言理解 (以下4點女兒完全達標)
- 理解熟悉的動作詞彙
- 辨認及指出常見物件及人物
- 辨認及指出熟悉的身體部份
- 跟從口頭指示執行日常活動(如:「坐低」、「掉垃圾」)
語言表達
- 用聲音、說話及動作表示需要 (女兒只能用動作表示)
- 用近似說話的聲音(俗稱太空語) (女兒有大量的Bb話)
- 逐漸增加有意思的單字用暱稱稱呼自己及熟悉的人物 (女兒不會)
- 說出熟悉的物件及身體部份運用簡單的雙詞組合句(如:BB食,媽媽奶奶) (不會)
就此看來,其實B頭未算最差,但言語治療師還是極力希望我能找個醫生轉介至政府部門,理由是「因為如果個細路仔遲啲要讀一啲有特殊服務的幼稚園,就要有一個全面評估的報告,同埋要有心理學家或兒科專科寫 referral」
其實我自己心知肚明,B頭長時間由工人姐姐照顧,在缺乏溝通和沒有語言環境的刺激下,可以理解女兒較慢的言語發展的原因。但當然為人母親還是想聽女兒叫我媽媽,也真的擔心女兒就因不會言語表達會找不到幼稚園。
我們應該會找醫生再問問意見,容後再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